據(jù)路透社,銅價已從最初的Covid-19造成的價格沖擊中出現(xiàn)部分反彈。
今年三月,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期銅價格一度跌至每噸4371美元的四年低點,此后回升。
銅價似乎已經(jīng)消化了疫情造成的第一階段需求沖擊。
市場注意力轉向了中國,那里的制造業(yè)活動正在恢復,停工期間多座礦山關閉造成的供應沖擊正在顯現(xiàn)。
不過,基金似乎并不信服。
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)和LME的投機性空頭頭寸都有所減少,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投資者對復蘇的看法得到了認可,這一點很明顯。
這或許反映出,人們擔心Covid-19會以第二波沖擊制造業(yè)需求的形式卷土重來,但也有人懷疑,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投資者正在離開銅市場。
銅價從三月份的低點反彈了18%,投資者空頭回補空頭頭寸是可以理解的。
上周,CME的HG銅合約的“基金經(jīng)理”凈空頭頭寸從2月份的峰值58557點進一步下跌至16043點。
在同一時期,直接做空的合約數(shù)量已從近101,000份的高位降至48310份。
單是銅價最近的反彈,就會迫使系統(tǒng)性的“黑箱”投機團體進行大量回補。
然而,令人驚訝的是,人們對任何價格上漲都缺乏熱情。與上月創(chuàng)下的4年低點相比,基金直接做多頭寸未能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建立起來。
這種模式在倫敦市場得到了反映。
LME "投資基金"類別的凈空頭倉位合約為6,704份,3月初為19,027份。所有這些操作都是做空回補,而多頭頭寸則小幅下跌。
就基金而言,銅可能看起來更有活力一些,但并不急于全面復蘇。
在銅價回升的同時,伴隨著兩個銅牛市因素,即中國經(jīng)濟復蘇和供應中斷。
中國在全球疫情危機中處于領先地位,工廠退出了封鎖,政府啟動了刺激計劃。
3月份,官方制造業(yè)PMI大幅回升,4月份仍處于擴張區(qū)間。
與此同時,銅的供應已被全球各地的礦山停工嚴重擾亂,尤其是在秘魯,該國是中國冶煉廠的主要原材料供應國。
花旗(Citi)的分析師估計,銅供應鏈中“正在確認的精煉供應12%的年化虧損”,考慮到“極有可能”因停工延期而進一步減產(chǎn),這一數(shù)字可能高達19%。
然而,他們和其他人都認為,即便是這種供應中斷,也無法完全抵消全球需求疲軟的影響。
Covid-19帶來的第一波金屬需求沖擊,是制造業(yè)活動幾乎完全被封鎖,先是在中國,然后是世界其它地區(qū)。
汽車制造商尤其關閉了它們的工廠,切斷了一個主要金屬消費行業(yè)的需求。
全球或許正在逐漸擺脫封鎖,但更廣泛的經(jīng)濟沖擊可能會引發(fā)第二波消費需求沖擊。
重新開放汽車廠是件好事,但如果沒有人買汽車,那就不是這樣了。上個月,英國新車銷量同比暴跌97%,降至1946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這也是中國銅行業(yè)的一大不利因素。顯然,中國消費的大部分都進入了產(chǎn)品,然后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(qū)的消費者手中。
中國強勁的官方PMI數(shù)據(jù)中有一個重要的警告,那就是出口訂單疲弱,4月份出口訂單從3月份的46.4下滑至33.5。衡量中小企業(yè)活動的財新指數(shù)跌幅更大。
簡而言之,銅市場仍有大量烏云籠罩,這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何投資者仍不愿做多。
不過,一些投資者有可能被完全趕出市場。